當時只覺得歌聲渾厚高亢,洋溢奧運和平、競爭、寬容、光亮的精神,卻從未想到這樣的樂聲居然來自台灣的阿美族歌唱。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俄烏戰爭殷鑑 太空中心:台灣需120枚低軌衛星確保通訊不中斷 (中央社)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16日表示,從俄烏戰爭可看見通訊衛星重要之處,初步模擬台灣約需120枚低軌通訊衛星,方能確保24小時通訊不中斷。一旦OneWeb正式加入台灣的通訊網路數位韌性驗證計畫,唐鳳說,這不僅意味台灣將多一個低軌衛星選項,更有「聯防台灣」的意義。

唐鳳指出,台灣就此議題持續與愛沙尼亞密切合作,她與愛沙尼亞政府資訊長(CIO)易維斯(Luukas Ilves)已經進行許多相關討論。唐鳳提到,台灣將依自身需求選擇烏方釋出的開放元件,並在通過資安檢驗後,將這些元件整合進台灣的系統。應商業暨貿易部亞太地區貿易公使布萊克(Natalie Black)邀請,唐鳳11至16日訪問英國,參與英國規模最大科技展會「倫敦科技週」(London Tech Week),並在科技週的人工智慧(AI)峰會擔任與談人,出席未對外開放的全球領袖創新論壇和AI圓桌會議。唐鳳舉例,數位部官網去年8月上線,當天台灣遭受高強度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網路攻擊,流量達以往單日最高紀錄的23倍,當時台灣能夠挺住,靠的是全世界願意幫台灣進行資料備份的Web3(又稱Web 3.0)等社群。唐鳳強調,數位部不會獨厚特定衛星服務供應商,而是希望從現在起至明年底,盡可能多方驗測中軌和低軌衛星設備,並研究它們搭配運用的可能性。
參考GDS的成果,唐鳳指出,台灣今年稍早推出的全民共享普發新台幣6000元系統明年同樣將改為公共程式,開放各層級單位利用,既可處理金流,也可用於發放物資。英國今年將率先主辦全球AI安全峰會,台灣是否有機會在峰會貢獻自身專業與經驗?剛在倫敦科技週期間參與多項AI高階討論的唐鳳說,只要AI安全峰會設定邀集產、官、學、研、社等多方利害關係人,台灣就能有所貢獻。莫爾根說,中國對台灣愈來愈具侵略性的政策,以及中國可能發動的軍事計畫對日本自身安全造成的風險,也促使日本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安全事務參與者。
莫爾根提到,日本自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至2020年執政期間開始,在安全事務上的角色就從追隨者轉為領導者。莫爾根還說,日本考量到中國在一些領域構成的威脅,也正試著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尤其是在經濟安全、網路基礎設施保護、新興技術等相關事務方面。但最重要的是日本國防政策和軍事信條的實質改變,讓日本得以大幅提升本土嚇阻能力,尤以飛彈反擊為主。這意味著日本今後的中國政策,主要將取決於新的安全和防衛優先要務,而不是較傳統的經濟貿易目標。
同時也與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等建立更密切的防務安全關係。日本正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積極促進與其他國家的防衛關係,例如澳洲、菲律賓和韓國。

易曼紐舉了數個例子來說明美日可結合各自優勢來增強對中國威脅的嚇阻力,造船就是其一。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安倍政府也是涵蓋澳洲、印度、日本、美國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主要推手。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也積極依循類似道路,包括賦予「自由開放印太地區」更具體的內容,以在這個概念上留存自己的印記,例如針對南半球開發中國家啟動經濟援助計畫。
日本在造船方面擁有專業技術和工業基地,是很重要的資產,而中國在這方面的能力正超越美國。她說,隨著「自由開放印太地區」概念推出,日本成了領袖,而美國追隨其後。安倍懷著改變印太地區安全架構的使命,透過一系列重大政策,讓日本躋身戰略領導國家,對區域安全做出獨特貢獻。莫爾根任教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英語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網站本月14日刊登她的文章。
(中央社)澳洲的日本事務專家莫爾根(Aurelia George Mulgan)撰文說,日本在區域安全上的角色正在轉變,不僅成為美國應變計畫中不可或缺的盟友,也不再只仰賴美國來嚇阻中國。這使得日本有必要為了與中國在台灣議題上發生潛在衝突而獨自做好準備,重點在於嚇阻,以及與美國一起準備採取聯合軍事行動。

她認為,考量到發生海空戰爭的可能性,日本強調優先擴大並提升軍力,為這類衝突做好準備,這在戰略上也很明智,包括鞏固、擴張居於戰略位置的軍事基地數量,並增加武器彈藥庫存。莫爾根提到,在某些方面,反而是美國更加依賴日本。
」 日本擬推「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提升友軍安保能力,首批國家可能有誰? 英國與日本簽訂《廣島協議》:擬辦歷來最大型雙邊陸上軍演,強調台海和平是國際安全不可或缺一部分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曾說,美國希望能利用日本的工業基地,包括非國防工業,以便在雙邊聯盟中發揮更大作用。日本在打擊能力方面,也已開始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規劃建立自己的反擊嚇阻能力。新聞來源 澳學者:日本區域安全角色蛻變 從追隨轉為領導(中央社) 延伸閱讀 日本國防政策重大轉變:修訂新版安保三文書,重磅宣示「台灣是很重要的朋友。她說,由於美國勢力相對於中國有所衰退,加上北韓發展核武和飛彈計畫,還有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在日本周圍擴大海空軍事勢力等考量,日本和韓國、澳洲等其他美國區域盟友一樣,意識到自己必須「站出來」維持區域軍事力量平衡。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但最重要的是日本國防政策和軍事信條的實質改變,讓日本得以大幅提升本土嚇阻能力,尤以飛彈反擊為主。這意味著日本今後的中國政策,主要將取決於新的安全和防衛優先要務,而不是較傳統的經濟貿易目標。
(中央社)澳洲的日本事務專家莫爾根(Aurelia George Mulgan)撰文說,日本在區域安全上的角色正在轉變,不僅成為美國應變計畫中不可或缺的盟友,也不再只仰賴美國來嚇阻中國。莫爾根提到,日本自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至2020年執政期間開始,在安全事務上的角色就從追隨者轉為領導者。
這使得日本有必要為了與中國在台灣議題上發生潛在衝突而獨自做好準備,重點在於嚇阻,以及與美國一起準備採取聯合軍事行動。易曼紐舉了數個例子來說明美日可結合各自優勢來增強對中國威脅的嚇阻力,造船就是其一。
日本在造船方面擁有專業技術和工業基地,是很重要的資產,而中國在這方面的能力正超越美國。日本在打擊能力方面,也已開始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規劃建立自己的反擊嚇阻能力。」 日本擬推「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提升友軍安保能力,首批國家可能有誰? 英國與日本簽訂《廣島協議》:擬辦歷來最大型雙邊陸上軍演,強調台海和平是國際安全不可或缺一部分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新聞來源 澳學者:日本區域安全角色蛻變 從追隨轉為領導(中央社) 延伸閱讀 日本國防政策重大轉變:修訂新版安保三文書,重磅宣示「台灣是很重要的朋友。
莫爾根提到,在某些方面,反而是美國更加依賴日本。她說,由於美國勢力相對於中國有所衰退,加上北韓發展核武和飛彈計畫,還有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在日本周圍擴大海空軍事勢力等考量,日本和韓國、澳洲等其他美國區域盟友一樣,意識到自己必須「站出來」維持區域軍事力量平衡。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安倍懷著改變印太地區安全架構的使命,透過一系列重大政策,讓日本躋身戰略領導國家,對區域安全做出獨特貢獻。
同時也與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等建立更密切的防務安全關係。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曾說,美國希望能利用日本的工業基地,包括非國防工業,以便在雙邊聯盟中發揮更大作用。
莫爾根任教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英語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網站本月14日刊登她的文章。日本正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積極促進與其他國家的防衛關係,例如澳洲、菲律賓和韓國。她說,隨著「自由開放印太地區」概念推出,日本成了領袖,而美國追隨其後。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也積極依循類似道路,包括賦予「自由開放印太地區」更具體的內容,以在這個概念上留存自己的印記,例如針對南半球開發中國家啟動經濟援助計畫。
她認為,考量到發生海空戰爭的可能性,日本強調優先擴大並提升軍力,為這類衝突做好準備,這在戰略上也很明智,包括鞏固、擴張居於戰略位置的軍事基地數量,並增加武器彈藥庫存。莫爾根說,中國對台灣愈來愈具侵略性的政策,以及中國可能發動的軍事計畫對日本自身安全造成的風險,也促使日本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安全事務參與者。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莫爾根還說,日本考量到中國在一些領域構成的威脅,也正試著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尤其是在經濟安全、網路基礎設施保護、新興技術等相關事務方面。
安倍政府也是涵蓋澳洲、印度、日本、美國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主要推手」 根據聖彼得堡當地媒體Fontanka,舉辦論壇的建築物有嗅探犬巡邏,還有許多車輛排著等待安檢。 |